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三明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9月30日
三明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2022年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的重要賀信精神,加快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促進全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助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根據財政部、工信部《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和工信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國家、省、市關于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一系列工作部署,堅持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路徑,通過示范引領、政策扶持和精準服務,健全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中小企業在創新上下功夫,激發涌現一批在產品、技術、管理、模式等方面創新能力強,聚焦主業、精耕細作、成長性好的優質中小企業。
優質中小企業由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組成。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數超過8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超過15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超過20家,達到全省中游以上水平,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培育體系
1.健全培育機制。圍繞做大做強鋼鐵與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加快石墨(烯)、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發展,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則,市、縣(市、區)統一建立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對照國家、省、市優質中小企業評價指標,遴選企業入庫,做到符合條件企業“應報盡報”“應入盡入”。定期對入庫企業名單進行調整更新。入庫企業對照認定條件,分重點推薦、重點提升、重點關注三類,分別實施培育措施,形成有機銜接的梯度培育體系。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對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企業監測、指導和跟蹤服務,實行動態化管理。整合統籌全市政策、資源和服務,支持中小企業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庫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梯次培育,引領全市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實現“專業化”優勢更顯著,“精細化”管理更高效,“特色化”產品更突出,“創新型”模式更獨特。對新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省級財政資金獎勵的基礎上,市級財政分別再獎勵5萬元和20萬元,各縣(市、區)政府相應予以配套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促進融合發展。將培優中小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圍繞產業鏈培育一批產業定位聚焦、配套設施齊全、運營管理規范的中小企業集群。支持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制造,構建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良好產業生態。鼓勵產業鏈“鏈主”企業通過參與或自建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向本地產業鏈上下游梯度培育企業開放供應鏈,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招引優質企業。搶抓滬明對口合作契機,聚焦閩東南、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密切與全市各類招商專班聯系,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精準招商,落地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對成功從三明市行政區域以外引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戶的產業園區運營主體,單個項目由受益地財政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聚集5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產業園區,市政府授予“專精特新園區”牌匾,給予全力扶持。鼓勵各縣(市、區)出臺專項政策配套支持。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工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實施創新驅動
1.支持企業協同創新發展。支持中小企業聚焦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藥等重點產業,深耕細分市場,融入行業龍頭企業創新鏈,建設一批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支持企業獨立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擔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建設任務。對新認定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給予50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分別給予牽頭單位1000萬元、10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扶持;對新認定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分別給予5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獎勵。對在“創響福建”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大賽市決賽上獲獎項目,市級財政按照一等獎3萬元、二等獎2萬元、三等獎1萬元給予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支持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申報各級重點研發計劃,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運用,對新認定為國家、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含智能制造裝備)的生產企業,分別給予市場銷售單價60%、30%省級專項資金獎勵,最高補助金額分別不超過200萬元、100萬元。引導企業加強自主研發成果知識產權保護,通過覆蓋市縣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絡,為企業提供公益性知識產權咨詢和信息服務,將全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納入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對象。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鼓勵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技術全鏈條、全要素賦能制造業發展。支持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推動生產制造環節“深度用云”。加快工業大數據應用,打造一批數字化標桿企業,對新獲評省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標桿的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通信管理辦,市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實施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對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結果B類以上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相關用地需求及時納入供地計劃,在能耗雙控中保障合理用能需求。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申報省重點技改項目時不受投資額條件限制,符合產業政策的均予納入省技改項目融資支持專項政策的對接和支持范圍。對其項目設備(含技術、軟件等)投資額不超過5%的比例給予省級專項資金補助,單家企業最高500萬元;對其實際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在項目完工投產后且較上一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的,再按項目設備投資額不超過5%的比例給予省級專項資金獎勵,單家企業最高500萬元。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金融監管局、財政局、人行三明市中心支行、三明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優化發展環境
1.推動智能化精準服務。建立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工作機制,推動涉企數據互通共享,為企業提供政策智能推送、管理培訓與咨詢、融資對接等定制化、智能化精準服務。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建設,組建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聯盟,廣泛動員和組織各類服務機構參與中小企業服務行動,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提供體系認證、商標注冊、信息化咨詢、知識產權代理、管理提升、技術轉移、節能減排、人才培訓、投資融資等一攬子服務。對新認定的國家級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給予100萬元省級專項資金獎勵。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及各涉企業服務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暢通市場化融資渠道。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優質中小企業需求,創新特色信貸產品,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優質中小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組織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等參與優質中小企業投資對接及項目路演。對獲得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或其一級子基金股權投資支持的企業,按照實際到資額分別給予5‰、1%省級專項資金獎勵,最高100萬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同等享受市融資擔保“白名單”企業待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500萬元以下擔保貸款,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1000萬元以下擔保貸款,減收或免收融資擔保費。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金融監管局,人行三明市中心支行、三明銀保監分局,市投資集團,各金融機構,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貫徹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暢通中小企業表達訴求渠道,優化投訴事項受理、處理流程,健全預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款項長效機制。每年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強化源頭管理,嚴防新增拖欠。嚴格執行《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落實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采購等措施,加強監督檢查,重點查處未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等違規問題,不斷提高中小企業在政府采購中的份額。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財政局及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列入“2+3+N”人才政策體系重點支持范圍,組織優質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對優質中小企業實現培訓服務全覆蓋。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符合申報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綠色通道評審職稱;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職員工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及在職優秀員工評選市級勞模等榮譽稱號;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秀在職人才申報“八閩英才”等人才項目。
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教育局、工信局、人社局、住建局,市總工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市縣兩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加大政策協調、指導督促力度,定期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或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會議,研究協調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過程中的重大事項。
責任單位:市、縣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健全服務體系。為優質中小企業配備服務專員,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分別安排廳級、處級、科級干部開展掛包服務。深入開展“我為企業解難題”活動,各涉企服務部門用好政企直通車平臺,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地走訪,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及時召開“面對面”溝通協調會,強化困難訴求協調辦理,高效率、高質量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問題。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及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強化督查考核。加大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考核力度,按惠企政策對接機制和行動方案的要求,建立年中督促、年度考核機制,及時通報考核情況,根據考核結果表彰先進。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注重宣傳引導。大力宣傳推廣全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推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案例,樹立一批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的濃厚氛圍,營造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工信局、融媒體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本方案有效期從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涉及獎補資金除省、市已明確資金渠道的,其他均由受益地政府兌現。具體解釋工作由市工信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