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西充縣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已經十四屆第55次縣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十七屆縣人民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西充縣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日
西充縣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制造強縣發展戰略,推動西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支持發展優勢產業
(一)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升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重點發展真空裝備、精密制造、特種設備、醫療器械、汽車汽配等專用設備及配套。推進信息技術在裝備領域的應用,提高裝備智能化水平。對首次通過國、省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認定的工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20萬元獎勵。
(二)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升中醫藥企業品牌價值,重點發展婦兒藥物、天然保健藥物、動植物藥材資源開發生產,提高生物技術研發和孵化水平;培育桔梗、益母草、白芷、紫蘇葉、板藍根等中藥名優品種,建設西南地區保障性中藥材原料生產加工基地、四川道地中藥材示范基地。對中藥創新藥的研發、委托加工及院內制劑開發合作,年產值在1000萬元(含)以上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三)支持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以紅薯、臍橙、辣椒、食用菌、竹筍等特色農產品為基礎,重點發展有機食品、休閑食品、快餐食品、果汁飲料、冷凍肉制品以及雜糧膨化等高附加值產品及關聯產業。對產品、產業獲得地理標志或有機產品認證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二、支持企業做優做強
(四)支持企業擴大投資。本地企業從外地引進投資人或自身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在3000萬元(含)以上,自項目正式開工之日起3年內完成投資的,按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承擔國家級、省級工業強基的項目,按上級補助資金的50%、30%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配套補助。
(五)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提升關鍵領域技術水平。對設備投資150萬元(含)以上的技改項目,按資產投資額1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按照上級補助資金的30%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配套補助。對納入全國統計聯網直報平臺的工業和技改投資項目,給予每個項目0.8萬元的建設補助。
(六)支持企業數字轉型。加快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對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項目,按不超過實際投資總額的5%進行獎勵,一次性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支持龍頭企業和服務商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按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七)支持企業規模進檔。對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5億元、10億元的工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20萬元、50萬元的獎勵。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以后,每跨過一個10億元臺階,一次性再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首次納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給予30萬元獎勵。為規范經濟運行,對報送及時、財務資料規范的規上工業企業給予2萬元/年的補助。
(八)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對首次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省級行業“小巨人”企業、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中小企業,按上級獎勵資金的50%給予配套獎勵。對入選省“貢嘎培優”行動計劃的工業企業,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對首次認定為省級軍民融合企業的工業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對在境內主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上市的工業企業,給予上級資金20%的配套扶持資金。對參加省級以上展會展銷活動的工業企業,經主管部門備案同意的,按參展費的50%給予企業單次最高5萬元的補貼,單戶企業全年累計最高不超過30萬元。被全國性、省級、市級、縣級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組織表揚表彰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1萬元的補貼,每年按時間先后,各級各組織獎勵僅限前10名。
三、支持企業科技創新
(九)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對新獲得的專利進行獎勵,發明專利每項獎勵5萬元,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每項獎勵0.5萬元。對企業獲評的新成果、新產品(經省級及以上科技或發改等部門鑒定),給予一次性2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國家級、省級新產品金獎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30萬元的獎勵。對通過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并獲得證書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5萬元的獎勵。企業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科技進步獎的,分別給予一次性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按照首次認定、重新認定分別給予一次性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主導制定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并經批準發布的工業企業,每個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不超過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取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編號的企業按每戶不超過0.2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企業上年度投入的研發經費按照研發投入總額的0.1%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萬元。
(十)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對能效提升、智慧能源管理、資源綜合利用、數據中心綠色化改造等項目,按不超過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首次獲評國家級、省級、市級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工廠的,按上級補助資金的20%給予補助。對首次通過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的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每多獲得一張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再獎勵2萬元,最高不超過20萬元。
四、支持企業爭創名優
(十一)支持品牌質量建設。對獲評中國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等國家級品牌獎項的工業企業,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對首次獲評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省質量獎的企業,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對成功注冊國際商標的,按照注冊費的30%給予一次性獎勵,總額不超過20萬元。對新申請商標注冊的企業,按照2000元/件給予獎勵。對企業和省級以上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的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品牌建設推廣等事宜,按不超過實際投入的5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萬元。
(十二)支持研發平臺打造。對新獲批和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國內500強企業在西充境內設立的獨立研發機構,一次性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經批準建立的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分別給予院士工作站50萬元、專家工作站25萬元的一次性經費補助。
五、強化要素運行保障
(十三)支持企業人才培養。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所)的教授、研究員通過專職、兼職形式受聘企業進行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發,并在企業任職1年以上且有重大研究成果獲得省級以上部門認定的,給予10萬元/人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國家、省級、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的,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大力培養造就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隊伍,每兩年表揚一批優秀企業家,對誠信守法、業績突出且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家,優先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人選。
(十四)支持企業融資扶持。鼓勵縣內各銀行金融機構設立中小微企業貸款專營機構,對中小微工業企業年度貸款每增加1億元給予銀行10萬元獎勵,單個銀行機構獎勵不超過50萬元。對中小工業企業用于擴大生產、技改研發、購買原料等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年期及以上融資借款,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貼息,具體條件根據當年度財政預算工發資金情況另行制定。
(十五)支持企業社會貢獻。工業企業地方財政年貢獻(不含土地出讓金)在100萬元-500萬元且增幅在25%以上的,年貢獻在500萬元-1000萬元且增幅在20%以上的,年貢獻1000萬元以上且增幅在15%以上的,按地方財政貢獻新增部分分別給予20%、15%、10%獎勵,上述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在我縣依法辦理了社保登記,并連續3年在我縣參加職工社會保險人數在200人以上的企業,按10萬元/百人給予一次性獎勵。
本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執行,試行期兩年,試行期滿后,根據上級政策、試行情況以及縣情實際進行調整完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同一企業同一事項原則上不重復享受財政獎補。實施過程中,如國、省、市、縣出臺新規定,則按新規定執行。本措施規定由縣商務和經濟信息化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