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各直屬單位:
《鎮海區進一步提信心擴需求增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已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9日
鎮海區進一步提信心擴需求增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區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進一步聚焦目標強化政策協同,全面釋放市場活力增強發展質效,奮力推動鎮海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現制定以下政策。
一、堅持擴大投資,增強發展后勁(由區發改局牽頭實施)
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促進項目放量。2024年,聚焦10個省“千項萬億”工程鎮海重大項目、22個市級重點建設工程,328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展攻堅行動,帶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0億元、沖刺480億元。
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圍繞保障重大項目建設、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區級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資金9.94億元。其中,先進制造業基地領域資金1.6億元,綜合交通領域資金1.46億元,水網安瀾提升領域資金1.18億元,城鎮有機更新領域資金0.33億元,農業農村優先領域資金0.48億元,文化旅游融合領域資金3.49億元,民生設施等其他領域資金1.4億元。
2.開展擴投資攻堅行動。組織實施擴大有效投資“三抓三促”專項行動,抓一批項目前期促開工、抓一批項目建設促放量、抓一批項目謀劃促發展,以重大項目為引領,不斷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通過3個方面13項重點任務推動重大前期項目100%完成年度節點目標,億元以上續建項目100%完成年度投資目標,并在現有項目庫基礎上再謀劃前期項目50個以上、總投資500億元以上。支持省市重大建設項目審批能快則快、資源要素保障應保盡保。進一步健全項目動態管理機制,實施項目進度監測。(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資規分局)
3.爭取資金支持。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增發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對重大項目的支持,儲備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25個以上,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億元左右。圍繞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提升水利等基礎設施能力,加大中央資金爭取力度。引導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配套融資服務。(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行業監管部門)
4.強化用地要素保障。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用地用林用海保障措施,2024年,全區計劃供應國有建設用地0.32萬畝以上,保障省級以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397畝。(責任單位:區資規分局)
5.全力保障重大項目用能。保障新上重大項目用能100萬噸標準煤以上,確保新增能耗支持民間投資項目的比重不低于70%,確保重大建設項目用能“應保盡保”。用足用好國家綠證抵扣能耗政策,綠證對應電量不納入用能預算管理考核,允許符合條件的新上項目通過購買綠證等形式落實能耗平衡方案。(責任單位:區發改局)
6.支持民間投資發展壯大。全面落實浙江“民營經濟32條”、寧波“民營經濟33條”,執行好要素保障“3個70%”、招投標“七個不準”等政策,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對制造業“122”產業集群重點行業的標志性項目,按不超過實際投入總額的6%,最高300萬元標準給予補助。依據國家、省、市實施方案,規范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最大限度拓寬民間投資空間。(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區投資促進中心)
7.加快五大領域補短板。支持城市地下管網建設、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效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有效增加養老服務供給等五大領域補短板,謀劃實施一批項目,全力爭取國家支持。(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建設交通局、區衛生健康局)
二、堅持強鏈提質,壯大先進制造業(由區經信局牽頭實施)
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高水平推進制造業“122”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煉油化工集群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8.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聚焦新型工業化和先進制造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區級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2.56億元,重點支持產業集群建設、智能制造提速、優質企業培育等領域。按規定可從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0.5%以上作為“騰籠換鳥”專項經費,優先保障“415X”先進制造業培育工程。
9.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落實國家先進制造業、集成電路、工業母機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和國家集成電路、軟件、工業母機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以稅收優惠助力企業發展。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根據戰新企業規模、增速給予資金獎勵,對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支持氫能產業發展,打造“招寶氫谷”;推進加氫站建設,加快氫能示范應用,配套出臺專項政策。(責任單位:區稅務局、區經信局、區發改局)
10.加速未來產業發展。積極培育和探索前沿新材料、未來能源、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充分發揮甬江科創區的引領作用,加快布局未來產業創新載體。爭創浙江省先進材料(石墨烯)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持有條件的區塊爭創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區科技局、區資規分局)
11.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在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提質發展、加快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鼓勵重點培育企業發展、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實施全域產業治理、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支持自主創新優質產品推廣應用,對列入省市首臺(套)裝備、“浙江制造精品”、寧波市工業新產品試產計劃且通過鑒定的,給予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區經信局)
12.推動數實融合發展。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550”躍升行動,推動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和重點企業數量雙倍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推進產業數字化“三個全覆蓋”,深化新智造區域試點,優化行業數字化改造扶持政策,實施數字化改造項目30個。2024年打造省級以上標桿項目3個以上,完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19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區經信局、區發改局)
13.支持優質企業培育。積極培育大中小融通發展的企業梯隊,對被認定為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市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潛力型培育企業、市級制造業單項冠軍重點培育企業及企業上臺階的,分別給予資金獎勵。加快培育“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開展“個轉企”直接變更便利化登記。(責任單位:區經信局、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管局)
14.加強制造業金融支持。2024年,力爭全區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超過全市平均,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占制造業貸款余額的比例不低于35%。持續推進“鳳凰行動”升級工程,加快推動企業多渠道上市,將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納入區上市重點培育企業名單,鼓勵企業在甬股交“專精特新”專板掛牌,支持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支持綠色石化、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中長期資金需求,促進綠色貸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國有資本“以投帶引”作用,推動國有企業綜合運用股權投資、合作經營、產業基金等方式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責任單位: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區財政局、人行北侖支行、區國資中心)
15.強化工業用地要素保障。2024年,全區出讓土地總量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35%,完成低效工業用地整治0.05萬畝。健全“畝均效益”評價,完善產業用地管理,優化“兩庫兩機制”。支持“415X”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申報省重大產業項目,符合條件的特別重大和引領性產業項目可提前預支用地獎勵指標。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應。支持工業用地帶條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租賃)。深化“空間換地”,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的工業用地容積率一般不低于2.2(甬江科創區產業用地、集成電路產業園等重點區塊一般不低于2.5)、建筑系數達到40%以上,能高則高。符合詳細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專精特新產業園,在自有工業用地上新建、擴建生產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強化技術規范,重要地塊項目應按相關要求開展環境影響或健康影響評價。(責任單位:區資規分局、區經信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衛生健康局)
16.加強產業緊缺人才隊伍建設。聚焦“高精尖缺”,實施“雄鎮英才”重點產業專項,新材料、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人才項目遴選支持占比70%以上。深入推進“新時代制造業工匠培育”試點,深入實施“卓越工程師”引育行動,支持企業引進、培育、使用產業緊缺人才,給予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培育補助、緊缺工種高級技師崗位補貼、技能人才引培獎勵等,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責任單位:區經信局、區委人才辦、區科技局、區人力社保局)
三、堅持科技引領,激發創新動能(由區科技局牽頭實施)
優化全區科技創新發展環境,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重點推進高能級平臺建設、科技型企業梯隊培育、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高層次人才團隊引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持續壯大新質生產力。2024年,全區R&D占GDP比重超3.42%。
17.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區級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3.1億元。其中,支持重大科創平臺建設資金1.29億元,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資金0.45億元,人才支撐資金1.36億元。
18.推進甬江科創人才引育共同體建設。支持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甬江實驗室、寧波大學“雙一流”建設,探索重大平臺專項遴選機制,推進人才共引、成果共創。(責任單位:區委人才辦、區科技局、區教育局)
19.強化技術創新支持。開展“十四五”技術攻關重大專項計劃,對列入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項目,按比例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獎勵。對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科學技術獎的第一完成單位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科技局)
20.強化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對首次提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并通過初審的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符合相關要求,首次或重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對認定為浙江省科技領軍企業、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業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委人才辦、區人力社保局)
21.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貫徹落實科創類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研發活動加大投后補助力度,符合條件的給予最高15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稅務局)
22.支持建設產業創新平臺。深度融入甬江科創區開發建設,圍繞我區重點產業創新發展需求,鼓勵高校院所、骨干企業合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并予以政策扶持。對獲評國家、省、市技術創新中心,首次認定為國家級研發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研發機構、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省級企業研究院、市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市級研發機構、市級重點實驗室(A類)的,給予不同額度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甬江科創區鎮海片專班辦)
23.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對符合條件的按技術交易實際付款金額給予獎勵。發揮技術經紀人隊伍作用,對科技成果由技術經紀人促成轉化并經區科技局備案的,單個項目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科技局)
24.激勵科技創新創業。對首次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分別給予15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獎勵。根據績效考評結果給予科技企業孵化器最高50萬元獎勵。對首次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備案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的,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和15萬元獎勵,晉級補差。(責任單位:區科技局)
25.支持推進“產教融合”。支持加快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建設〔一批產教聯盟、一批示范基地、一批試點企業、一批重大平臺(項目)和一批育人項目〕,推動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培育技術技能人才、打造實習實訓基地和產學研平臺、開展面向企業的培訓和技術服務;鼓勵和引導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加大職業教育投入,統籌支持試點企業產教融合建設。(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人力社保局、區財政局)
26.加強科創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對接上級重點人才項目,持續優化區“雄鎮英才”高端項目遴選機制和常態評審機制。實施科創人才項目培優行動,健全人才評價體系、項目支持體系,給予優質人才項目政策、要素、服務全方位支持,集中力量構建一流科創人才梯隊。(責任單位:區委人才辦、區科技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公安分局)
27.加強科創金融支持。圍繞“科創鎮海”戰略部署,深化“投貸保擔”聯動模式,拓寬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渠道。加大創新創業融資產品推廣,推動“創業貸”“科技貸”“人才貸”“高校成果轉化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增量擴面。設立股權投資獎勵資金,股權投資機構參與科技型等非上市企業股權投資,符合相關要求的按照首次到位投資額給予一定比例、累計最高100萬元獎勵。加快推廣科技保險,推動保險項目增量擴面,鼓勵保險機構加快完善覆蓋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等領域的科技保險產品體系。(責任單位: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人行北侖支行、區科技局、區委人才辦、區市場監管局、區財政局、區國資中心、金匯集團、莊市街道(寧波大學科技園))
四、堅持結構優化,做強現代服務業(由區發改局牽頭實施)
深入實施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百千萬”工程,聚焦聚力產業融合型、數字賦能型、科技服務型、文旅帶動型、都市集聚型服務業態,全力推動服務業跨越式發展。2024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5%。
28.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聚焦軟件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區級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1.06億元。其中,文化產業和旅游發展資金0.06億元,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1億元。
29.激勵在線經濟創新發展。聚焦在線零售、在線文娛及其他在線新經濟重點領域,鼓勵服務業市場主體通過數字化賦能推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對實際投入100萬元以上的生產性固定資產投入項目、20萬元以上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項目,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獎勵。(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
30.培育服務業領軍企業。推動服務業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升總”,根據企業規模分檔給予獎勵,對年內達到規模并首次納入統計庫的服務業企業給予2萬元資金獎勵。強化科技型總部、新零售總部、平臺型總部等總部企業政策支持力度,培育百億級貿易企業2家,對分離設立的批發零售餐飲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
31.推進信息服務業提質升級。支持符合條件的信息服務業企業依法依規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引導軟件企業提質發展,對首次列入全國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獨角獸軟件企業的,給予100萬元獎勵;對首次入選省級優秀/重點軟件企業榮譽的,給予30萬元獎勵;對獲評市級首版次軟件的、新取得軟件著作權的企業,給予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區經信局、區稅務局)
32.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打造甬江科創區鎮海片區、新城核心商務片區、老城后海塘片區、九龍湖生態旅游片區等4個特色服務業發展集聚區。吸引更多頭部企業落戶鎮海,階梯孵化億元樓宇1座、5000萬元以上樓宇2座、3000萬元以上樓宇3座。對符合產業導向、總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以上的(剔除房地產企業),給予樓宇經營管理機構最高1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商務局)
33.推動制造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圍繞綠色石化、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數字經濟、港航物流、大宗商貿、金融服務、其他專業服務六大領域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制造企業分離設立科技服務、檢驗檢測等服務業企業,對獲評國家、省、市兩業融合試點企業給予分檔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區科技局、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區人力社保局、區建交局)
34.加力推進文旅融合提升。打造“運河出海·海絲啟碇港”等文旅品牌,全面融入翠屏山中央公園建設,提升九龍湖旅游度假區品質,支持國家5A、4A級景區建設。(責任單位:區文廣旅游體育局)
35.引導文化產業提質創新。對新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全國文化企業30強”、浙江省重點文化企業、浙江省數字文化示范企業、高成長型文化企業、浙江省成長型文化企業等省級以上重要榮譽的,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對新獲得國家、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特色街區)評定的項目,按照上級獎勵資金1:1給予獎勵。加快數字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對符合相關要求且新業態特征明顯的,給予3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
36.鼓勵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群眾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對創建各級體育示范項目的給予獎勵。(責任單位:區文廣旅游體育局)
五、堅持互通互聯,構建現代交通物流體系(由區建交局牽頭實施)
高水平推進交通強區,支持世界一流強港建設,在能力上適度超前,在科技創新上先行引領,在制度機制上先行探索,加快重大交通項目推進,優化交通物流服務,暢通經濟發展大動脈。2024年,力爭完成交通投資2億元。
37.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圍繞交通強市戰略,區級財政2024年統籌安排資金重點支持交通樞紐工程、對外聯通網絡、區域交通網絡等重大項目建設,以及智慧、綠色、品質交通等領域發展。2024年安排財政資金0.54億元,其中交通運輸0.44億元,支持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資金0.1億元。
38.協調落實交通港航項目用地。支持交通工程、強港建設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優先納入省重大建設項目,優先保障相應新增建設用地、耕地占補平衡、林地定額等指標。支持強港建設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優先納入省重大項目用地清單,省統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按規定給予保障。對符合省重大產業項目申報條件的交通道路、港口物流類項目,加強要素保障。(責任單位:區資規分局、區建設交通局)
39.支持世界一流強港建設。推進鎮海港區公鐵水管多式聯運示范項目建設,培育壯大海鐵聯運市場規模,帶動物流相關行業發展。(責任單位:區建設交通局、區財政局)
40.做強做大航運服務業。宣貫落實《鎮海區關于支持航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現有航運企業擴大運力規模和經營范圍,調整船舶結構,拓展航運線路,發展遠洋航線。謀劃出臺新一輪航運業政策,吸引優質航運企業落戶。(責任單位:區建設交通局)
41.加快交通綠色轉型。鼓勵國四營運柴油貨車迭代更新,全年計劃淘汰522輛;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規模化應用(含電車、氫燃料電池車等),逐步提升新能源業務用車比例,新能源公交車占比超90%,新能源出租車占比達100%。(責任單位:區建設交通局、石化區產業發展局)
42.加強交通惠民扶持。高質量建設鎮海“四好農村路”2.0版,全年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1.8公里。加大農村公路管養資金投入,提高養護工程質量,逐步消除次差路,完成養護工程里程15.7公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率保持5A級,優化382路秦山支線、381路橫溪支線2條農村客貨郵專線,深化秦山、橫溪自然村“一點多能”農村物流服務點2個,豐富農村農業電商、直播等多場景業務,打造“鎮富驛站2.0版本”。關心關愛貨車司機,新建2個貨車“司機之家”站點。(責任單位:區建設交通局)
六、堅持內外循環,打造開放格局(由區商務局牽頭實施)
立足“以內促外”為核心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內外市場對經濟穩增長的支撐作用,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打造鎮海特色消費品牌。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外貿進出口、出口總額分別增長2.5%和4%,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以上。
43.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聚焦促進消費提質擴容以及穩外貿擴外資,區級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0.75億元,其中,消費提質擴容等促消費領域資金0.5億元;擴大開放領域資金0.25億元。
44.激發傳統消費新活力。精準發揮消費券作用,全年安排消費券資金0.3億元,促進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日常大宗消費。加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力度,落實峰谷時段充電享受不同優惠價格政策,持續完善農村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新增公共充電樁200根以上。培育、招引龍頭商貿企業,打造寧大步行街等4個特色商業街區,建設2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開展多樣化金融促消費活動。(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
45.培育熱點消費場景。制定完善2024年“鎮潮購”促消費行動方案,全年舉辦促消費活動100場以上。活躍提升商圈經濟,推動商業綜合體設施改造、業態互補、良性發展,加快蛟北商業鄰里中心等商業綜合體建設。打造文旅消費品牌,提升“浙里鎮High”“鎮海十碗”等品牌,培育“悅享花開”等文旅市集、組織開展文旅促消費相關活動、發放文旅消費券,助力旅游總收入增長5%,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比達9%。持續放大“后亞運”效應,舉辦“望海909”音樂會、“研學微游”等各類文旅體育活動20場以上。深化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動數字人民幣在消費領域應用擴面。(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文廣旅游體育局、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
46.打好外貿“穩拓調”組合拳。支持企業全球多元化市場布局,開展新一輪助力企業拓市場增訂單行動,積極參與“甬通全球”系列境外展,優化境外參展政策。強化工貿聯動,組織開展“十鏈百場千企”系列對接活動。注重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功能,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保費給予不超過50%的補助。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面,鼓勵年出口額在800萬美元(含)以下的中小微企業參加政府聯合平臺投保,保費給予全額獎勵。支持外貿企業做大做強,擴大進出口規模,當年度出口超1000萬美元或進口超3000萬美元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引導進口企業投保進口保證保險,降低企業資金占用成本。鼓勵出口企業走“出口名牌”之路,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引導企業拓展技術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等服務出口貿易業務,引導國內服務外包企業承接國際業務,給予服務貿易(服務外包)企業最高1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商務局)
47.支持外貿發展新模式。推動傳統企業觸網升級,新增寧波跨境電商綜試區平臺外貿注冊企業20家。鼓勵企業進一步布局海外倉、品牌獨立站和境外注冊商標,培育省級公共海外倉1個、跨境電商知名品牌1個。推進“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發展,在跨境電商獨立站、海外倉、前置倉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外貿企業開展碳排放足跡核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企業建設。(責任單位:區商務局)
48.大力招引高質量內外資。落實市“外資26條”“招商25條”政策和區招商引資政策,全年引進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2個以上、市外內資200億元以上,新增簽約總投資10億元或1億美元以上重大項目12個以上。辦好境內外“雙招雙引”推廣活動,打響“投資鎮海”系列招商活動品牌。(責任單位:區投資促進中心)
七、堅持融合發展,提升城鄉品質(由區農業農村局、區發改局按職責牽頭實施)
加快推進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和美鄉村提標行動,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68以內,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占比100%。
49.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增強城鎮集聚輻射功能,區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1.29億元。其中,安居宜居美居專項資金0.22億元、三農專項資金1.07億元。
50.強化土地綜合整治。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優化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制度,全區實現耕地墾造和功能恢復0.08萬畝以上。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建設,完成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0.15萬畝以上。(責任單位:區資規分局、區農業農村局)
51.保障種糧農民收益。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000畝。繼續實施規模糧油種植補貼等常態化支持政策,對糧功區內蔬菜地實施大豆和蔬菜輪作的農戶按300元/畝進行補助。對全年向區屬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售糧在5噸以上且訂單履約率達到85%以上的種糧農戶給予2元/50公斤的運費補助。對訂單收購合同內的“五優聯動”優質糧食,在常規收購價格基礎上給予加價4元/50公斤的補助。(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發改局、區資規分局)
52.深化農業“雙強”行動。鼓勵農業科技合作,實施涉農科技項目6個以上。農業經營業主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的,給予合作經費的60%、最高不超過20萬元獎勵。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按標準執行。推進農事服務中心和農藝農機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對通過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省級農藝農機融合示范基地、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專業農事服務站點創建驗收的,分別給予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科技局)
53.推進鄉村產業提能。加快“鎮蜜”等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特色農產品專用公共品牌建設,對公共品牌的標準化建設和品牌宣傳推廣經費由區財政保障。推進示范性經營主體建設,對獲評各級農業龍頭企業稱號以及示范性家庭農場的,分別給予資金獎勵。鼓勵星級產業農合聯創建,對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產業農合聯給予資金獎勵。支持農業企業技改,對設施設備改造提升按項目投資額給予30%、最高400萬元獎勵。鼓勵數字農場創建,對獲評數字農業工廠、省未來農場的,給予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54.加快漁業提質發展。大力培育稻漁綜合種養,對新建或改造提升面積50畝以上的連片稻漁綜合種養基地,按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55.促進強村富民提速。推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提升強村公司帶農致富能力,推進片區組團、“飛地”抱團等發展模式。鼓勵村集體用好閑置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特色街區、藍領公寓等項目建設,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統籌推進高素質農民、農村實用人才、農業普及型培訓,開展區級農民培訓240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56.加強農業金融支持。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質,鼓勵新險種開發,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加大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力度,拓寬農業抵(質)押物范圍,保障規模種糧大戶、生豬規模養殖場(戶)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信貸需求。支持市場化糧食收購融資,及時足額落實政策性糧食信貸資金。(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區財政局、人行北侖支行、區發改局、農發行鎮海支行)
57.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支持新時代美麗鄉村“一環十線”美麗鄉村風景線、未來鄉村、藝術賦能村、垃圾分類典范村等建設,打造省級和美鄉村示范區,新增省級未來鄉村2個、特色精品村2個、和美鄉村達標村8個,新建美麗庭院500戶。(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58.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落實“居住證+積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制度,試行居住證轉戶籍制度。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對符合我區量化積分入學條件的流動人口子女,根據公辦學校學額情況,按照積分高低和實際居住地相對就近原則統籌安排。(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流管辦)
八、堅持共富導向,優化民生供給(由區人力社保局牽頭實施)
圍繞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等民生大事,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59.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優質、高效、均衡、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區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18.03億元。其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發展資金5.44億元,各類學生資助資金0.06億元,就業、高技能人才資金0.62億元,醫療、衛生資金3.46億元,養老保障資金6.6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0.8億元,困難群眾、殘疾人、優撫對象、孤兒及困境兒童等幫扶救助資金1.05億元。
60.貫徹落實“勞有所得”。全面貫徹落實穩就業新政,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多渠道支持穩崗擴崗,深化勞務協作、校企合作,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持續推進“一人一技”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深化“1+X”公共實訓體系。落實職業技能培訓領域各項合規補貼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到區公共實訓中心及分中心開展技能實訓,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擴大工傷保險參保覆蓋面,增強用工單位及不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特定人員參保積極性。穩步實施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制度。(責任單位:區人力社保局、區稅務局)
61.支持推進“幼有善育”。加快實施“家門口入托”工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嬰幼兒照護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全區新增嬰幼兒托位80個,其中社區嵌入式托位55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5個以上,繼續位居全市前列。新增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驛站13個,全區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驛站覆蓋率達80%以上。強化嬰幼兒照護服務監管體系,定期開展普惠托育機構績效評估,打造安心舒適的托育環境。(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發改局)
62.支持推進“學有優教”。深化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完成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和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省級評估整改。充分挖掘教育資源,開工建設蛟川規劃初中、貴駟中小學校等教育項目,擴大招生規模,最大限度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強化學校內涵發展,從學校課程體系、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平臺搭建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提升教學質量,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63.支持推進“病有良醫”。全面建設高水平區級醫院,實施“醫學高峰”建設,培育2個區域龍頭學科和5個臨床重點專科。結合我區產業發展定位和人口結構需求,提升醫院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水平。實施“人才興院”戰略,制定人才引育政策,遴選不少于100名優秀醫務專技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提升醫務人員醫療救治水平。全面提升120急救能力,完成鎮(街道)急救點全覆蓋,120平均院前急救反應時間保持全市領先。(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
64.持續推進“老有康養”優享工程。實施公辦養老機構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推進九龍康養中心建設,啟動澥浦、蛟川、駱駝嵌入式小微養老機構建設,積極謀劃蛟川街道北片區醫康養中心;新建認知障礙照護專區3個,每萬老年人擁有認知障礙照護床位繼續保持全市領先。老年助餐服務持續提質增效,新增老年助餐服務點位20個以上。全面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康養聯合體鄉鎮(街道)覆蓋率達到70%以上。(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醫保局)
65.支持推進“住有宜居”。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穩慎有序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給予一定資金獎勵。支持符合要求的小區規范化改造電動自行車充電等設施。推動社會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消防安全等防范能力,支持公共基礎建設,落實要素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責任單位:區建設交通局、區公安分局、區應急管理局、區消防救援大隊)
66.支持推進“弱有眾扶”。完善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困難群眾資助參保,確保戶籍人口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9%以上。繼續實施特定困難人群救助保險,新增慈善組織7家以上、慈善信托150萬元以上。積極落實殘疾人養老、醫療、意外傷害險,高質量打造殘疾人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醫保局、區殘聯、區慈善總會)
上述8個領域政策區級財政2024年預算安排資金除交叉重疊部分外,支持總額為37.27億元。各領域政策區級牽頭單位要根據文件要求,會同財政金融、自然資源、能源、人才等4張要素保障清單牽頭單位,抓緊出臺深化細化的配套政策文件,及時做好政策的宣傳解讀、責任分解和落地實施,強化政策協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推動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享,確保基層有感、群眾獲益、企業得利。
本政策自2024年4月29日起施行。本文件明確的各項政策除標明具體實施期限外,均為2024年全年實施有效。國家、省、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的,做好貫徹落實。《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鎮海區提信心擴需求增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鎮政發〔2023〕10號)同時廢止。